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364篇
  免费   1297篇
  国内免费   2349篇
林业   822篇
农学   3612篇
基础科学   1015篇
  4579篇
综合类   11049篇
农作物   3169篇
水产渔业   188篇
畜牧兽医   1523篇
园艺   750篇
植物保护   1303篇
  2024年   92篇
  2023年   536篇
  2022年   856篇
  2021年   1037篇
  2020年   1056篇
  2019年   1024篇
  2018年   863篇
  2017年   1300篇
  2016年   1452篇
  2015年   1135篇
  2014年   1511篇
  2013年   1680篇
  2012年   1982篇
  2011年   1825篇
  2010年   1416篇
  2009年   1237篇
  2008年   1039篇
  2007年   1073篇
  2006年   926篇
  2005年   840篇
  2004年   600篇
  2003年   556篇
  2002年   380篇
  2001年   438篇
  2000年   360篇
  1999年   355篇
  1998年   291篇
  1997年   274篇
  1996年   251篇
  1995年   272篇
  1994年   194篇
  1993年   202篇
  1992年   190篇
  1991年   169篇
  1990年   141篇
  1989年   107篇
  1988年   86篇
  1987年   83篇
  1986年   51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11篇
  1978年   12篇
  1977年   9篇
  1976年   8篇
  1962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51.
2015—2016年以先玉335和郑单958为试验材料,设置深松+旋耕(S+R)和旋耕(R)2个处理,研究了深松对春玉米根系分布及氮素积累与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深松疏松了土壤,有利于根系的生长,促进根系下扎,深松措施下先玉335和郑单958完熟期总根干重较旋耕处理分别提高了7.35%和9.25%,其中20~40 cm土层分别提高了15.52%和24.07%,30 cm以下土层根条数和根幅明显增加。深松改善根系形态特征,增加了根系与氮素的接触机会,促进了春玉米对氮素的吸收和累积,使单位重量根系氮素吸收量明显提高,吐丝前S+R处理的先玉335和郑单958单位重量根系氮素吸收量较R处理分别提高了11.22%和12.03%,处理间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S+R处理的氮素吸收效率先玉335和郑单958较R处理分别提高6.11~6.40 kg·kg-1和7.17~7.51 kg·kg-1,氮肥偏生产力分别提高了3.86~8.00 kg·kg-1和5.40~9.86 kg·kg-1,氮素积累量分别提高了33.73~35.66 kg·hm-1和27.85~36.61 kg·hm-1。与先玉335相比,郑单958对深松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52.
研究日光温室滴灌施肥条件下,不同水肥组合对作物产量、品质和氮素利用的影响,综合评价优化水肥和常规水肥管理的调控效应。田间试验设置4个水氮处理,包括不施氮+常规灌溉(N_0+FI)、常规施氮+常规灌溉(FT+FI)、优化施氮+常规灌溉(OPT+FI)、优化施氮+优化灌溉(OPT+OI)。测定不同处理下秋冬茬番茄-春茬小型西瓜的产量、品质以及根、茎、叶、果实氮素吸收量。结果表明:优化水氮处理(OPT+OI)番茄产量和果实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和Vc含量与农户常规水氮处理(FT+FI)无显著差异,但番茄果实的硝酸盐含量降低了66.3%(P0.05);灌溉量相同时,减氮40%处理(OPT+FI)的小型西瓜产量相比常规施氮处理(FT+FI)提高了13.1%;OPT+OI处理果实的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和Vc含量较对照处理(N_0+FI)均显著提高。不同水肥处理下,两季作物氮在各器官的累积量均表现为果实叶茎根。随着番茄的生长,果实和茎的氮素携出量占总携出量的比例分别由62.4%和5.9%增加至67.1%和6.3%,而根和叶中氮素携出量降低,OPT+OI处理果实氮素携出所占比例增量最大,促进了营养器官中的氮素向果实中转运。在当前日光温室栽培条件下,适当优化施氮量和灌溉量既可以保证作物产量和氮素吸收,同时提高果实的品质。  相似文献   
53.
在盆栽条件下,以耐冷性不同的2个小豆(Vigna angularis)品种龙小豆4号(耐冷型)和天津红(冷敏型)为材料,于苗期在人工气候室进行低温(4℃,持续12 h)及预喷施外源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处理,旨在研究苗期低温胁迫下外源ABA对小豆叶片逆境生理指标(H22O22、丙二醛(MDA)、抗氧化酶活性、可溶性物质)和产量因子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幼苗期低温处理12 h后,龙小豆4号和天津红小豆叶片H22O22含量分别提高34.82%和27.10%;MDA含量分别提高65.56%和83.79%;SOD和POD活性分别提高6.67%和18.48%、45.53%和102.44%;脯氨酸含量分别提高33.12%和24.41%。低温处理导致龙小豆4号百粒重下降2.58%,与喷施清水相比,低温处理12 h后天津红的单株荚数和百粒重分别下降18.55%和10.61%(P<0.05)。喷施外源ABA具有抵御低温的作用,外源ABA促进龙小豆4号和天津红叶片脯氨酸含量提高9.13%和19.76%;H22O22含量降低7.63%和8.36%;MDA含量降低10.18%和20.27%;SOD和POD活性分别提高9.06%和13.57%、8.26%和28.51%,同时百粒重分别提高8.56%和8.92%。低温胁迫下,不同品种小豆的生理应激存在显著差异;喷施外源ABA能够有效缓解低温胁迫对小豆的伤害。  相似文献   
54.
为揭示滴灌不同水分调控下设施栽培葡萄产量与土壤学特性等相关指标的响应关系,在甘肃省永登县设施葡萄试验基地开展葡萄滴灌不同生育期水分调控田间灌溉试验,分析水分调控对设施栽培葡萄土壤积温、蔗糖酶和淀粉酶活性、有机碳(TOC)、微生物量碳(MBC)和微生物熵(qMB)等土壤学特性的影响,基于隶属函数综合分析明确影响葡萄产量及各项土壤生物学特性指标的最佳水分优化处理。结果表明:新梢期水分胁迫的土壤积温、土壤酶、TOC、MBC、qMB均显著(P <0. 05)高于对照;新梢期水分胁迫较对照可增产44. 6%;果实膨大期作为葡萄生长的关键阶段,此时水分胁迫对土壤淀粉酶影响不显著,但对其他土壤学特性指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且可减产9.7%;隶属函数综合分析表明,土壤生物学特性指标及产量综合隶属排名为:PS﹥FS﹥CS﹥CK﹥ES。  相似文献   
55.
不同释放期控释肥和水氮用量对冬小麦产量的综合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揭示不同释放期控释肥及其水肥用量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优化冬小麦水氮管理措施,采用裂区设计进行田间试验,以灌水量为主处理,施氮量和控释肥类型分别为副处理和次副处理,其中,灌水量设30、60和90 mm;施氮量设0、75、150和225 kg/hm2的施肥梯度;控释肥类型包括释放期分别为60、120 d的聚氨酯包膜尿素(PCU60,PCU120),以普通尿素作为对照(U)。结果表明:灌水量、施氮量、控释肥类型单一因素均对冬小麦有效穗数、千粒质量、干物质质量、籽粒产量有显著影响。各因素两两之间的交互作用对籽粒产量有显著影响。相较于U处理,增加灌水使PCU60产量平均提高308 kg/hm2,PCU120产量平均下降270 kg/hm2;增施氮肥刚好相反,使PCU60产量平均下降289 kg/hm2,PCU120产量平均提高118 kg/hm2。根据所构建3种肥料的水氮生产函数可知,在U处理取得最高理论产量6 823 kg/hm2时的水氮用量下,2种释放期的控释肥PCU120和PCU60可分别获得14.31%和12.08%的增产效果。利用水氮生产函数和频率分析法得到不同控释肥类型获得较高产量的水氮用量区间,以PCU120产量最高、所需灌水量最低,分别为7 744~7 826 kg/hm2、47.72~52.28 mm;PCU60所需施氮量最低,为145.42~187.91 kg/hm2。综合考虑增产节肥节水效果,推荐PCU120为冬小麦季适宜的控释肥类型,其适宜水氮用量区间分别为47.72~52.28 mm、159.23~199.47 kg/hm2。  相似文献   
56.
内蒙古平原灌区“春麦冬播”种植效应及品种适应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内蒙古春播小麦生育期短、干热风、高温逼熟等因素制约产量提高,且收获后光温资源极大浪费的现状,以及试种冬小麦发现的冬季冻害、春季干旱或“倒春寒”影响返青率及前茬限制等问题,本研究以“春麦冬播”种植模式为切入点,采用不同春化类型小麦品种,通过连续2年的田间试验,系统研究了不同小麦品种越冬出苗、叶片生理、根系性状及产量形成的差异,以期筛选适宜冬播的小麦品种。结果表明:供试的全部春性小麦品种及部分冬性品种可以以种子形式完成春化作用,第2年正常抽穗成熟。冬播条件下春季田间出苗率较春播小麦有所降低,但根系发达,对低温及干旱的适应性强。通过系统聚类筛选出适宜内蒙古平原灌区冬播的3个小麦品种,包括春性品种永良4号、冬性品种宁冬11号和半冬性品种河农7106,其共同特征为越冬出苗率高、抗逆性强、根系发达、产量表现较高,其中永良4号产量可达到与春播相同的水平。  相似文献   
57.
硅肥对水稻产量、品质及抗倒伏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硅肥对宁化河龙贡米产量、品质和抗倒伏性状的影响,以期为宁化河龙贡米的可持续稳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以‘玉针香’为试验材料,设置3个不同硅肥处理[森夫硅肥(S1)、蔡德龙ETDA硅肥(S2)、不施硅肥(S0,对照)],调查不同硅肥处理对‘玉针香’产量形成、品质及茎秆形态和力学特征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S1处理森夫硅肥和S2处理蔡德龙ETDA硅肥比对照不施硅肥‘玉针香’产量高,分别提高2.82%和4.83%,有效穗数较对照增加11.57%和13.74%;整精米率较对照增加7.48%和13.07%;植株形态特征(株高、茎粗、茎壁厚度、叶片长度和宽度)没有明显影响,植株抗推力增加了18.31%和3.82%。施用硅肥能够一定程度上提高水稻产量、改善品质、提高抗倒伏能力,但不同硅肥类型对水稻的促进效应存在差异,S1处理对水稻的综合影响最大,可为河龙贡米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8.
几种不同施肥方式对雷竹产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试验,分析对比竹腔施肥、普通施肥和不施肥3种处理对雷竹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竹腔施肥与普通施肥和不施肥比较,出笋数量分别增加12.11%和33.26%,退笋率分别降低3.3%和4.2%,经济收益分别提高14.0%和33.4%,新竹平均胸径分别增加0.25 cm和0.35 cm。综上所述,施肥对产笋量、成竹率、新竹径级和单位面积收益上均有积极的影响作用。不同施肥方式其作用效果为:竹腔施肥>普通施肥>不施肥。  相似文献   
59.
不同施肥处理对马铃薯农田土壤理化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究不同施肥处理对马铃薯农田土壤理化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试验地采用马铃薯连作模式,设置3个施肥处理,即:单施化肥(T)、有机肥配施化肥(YTF 1/2)、全量有机肥(YTF)。结果表明:在不同施肥处理下马铃薯农田土壤的理化性质和马铃薯产量发生了变化,其中变化最为明显的土壤指标有土壤容重、孔隙度、饱和导水率、有效磷。YTF处理较T处理可分别显著(P<0.05)降低土壤容重16.8%,增加土壤孔隙度12.7%,提升饱和导水率25.3%。YTF处理可显著提升土壤有效磷含量43.0%,但各处理间土壤pH、有机碳、全氮、全磷、碱解氮、速效钾之间差异并未达到显著水平。同时,较之T处理,YTF处理亦可显著提升土壤团聚体含量。YTF和YTF 1/2处理可分别较T处理提升马铃薯产量24.6%和12.8%。因此,施用有机肥不仅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改良土壤物理性状,亦能促产增收。  相似文献   
60.
采用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LED)精确调制光谱能量,研究不同光质对水稻秧苗素质(株高、根长和鲜干重)和生理特征(内源激素、抗氧化酶、可溶性蛋白和丙二醛)的影响,探讨生理特征与秧苗素质和补光移栽后产量的耦合关系。水稻秧苗分别在5种光质下进行补光照射:R (100%红光),B (100%蓝光),RB (80%红光+20%蓝光)RBG12.5(62.5%红光+25%蓝光+12.5%绿光),RBG25(50%红光+25%蓝光+25%绿光),光量子通量均为1 000μmol·m-2·s-1,照射30 d (6 h/d)后采样,并插秧至稻田,以无补光作为对照(CK)。与CK相比,LED补充光源显著(P<0.05)影响水稻秧苗的株高、根长和鲜干重。株高和地上部分干重最大值分别出现在R和RBG12.5处理,而根长和地下部分干重的最大值均出现在RBG12.5处理。LED补充光源对内源激素、抗氧化酶、可溶性蛋白和丙二醛的影响程度因光质和植物部位而异。与CK相比,RBG12.5二显著(P<0.05)提高地上部生长素(IAA)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B显著(P<0.05)提高地上部超氧化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RBG12.5和RBG25显著(P<0.05)提高地下部IAA含量,RBC25显著(P<0.05)提高地下部可溶性蛋白含量和MDA含量。补光移栽后水稻产量的变化趋势与光质对水稻秧苗壮苗指数的影响趋势一致:RBG12.5> RBG25> RB> B> R> CK。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壮苗指数与地上部赤霉素(GA_3)含量和IAA含量及地下部IAA含量和SOD活性显著正相关;补光移栽后产量与秧苗地上部IAA含量及地下部IAA含量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正相关。LED补充光源通过调节水稻秧苗生理特征影响其素质,且影响效应延续至水稻成熟期。RBG12.5光源更利于培育水稻壮苗和水稻增产,适宜用作工厂化育秧的补充光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